-
吉西他滨(gemcitabine, GEM)是一种脱氧胞苷拟似物和核苷还原酶抑制剂,属嘧啶类抗肿瘤代谢物,主要作用于DNA合成期和G1期的肿瘤细胞,并阻止细胞由G1期进入S期,使DNA断裂,而使细胞死亡[1]。GEM抗瘤谱较广,可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胰腺癌的一线治疗,也可用于恶性淋巴瘤、卵巢癌、鼻咽癌的治疗。尽管GEM的抗肿瘤疗效确切,但其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有较大的损伤,导致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GEM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水肿、流感样症状等[2]。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GEM单药或联合其他化疗药物对于多种晚期或转移性的癌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ADR的发生率在联合用药治疗组中的发生率显著增加[3-5]。ADR会使患者因无法耐受而使得治疗效果下降,严重的ADR甚至会妨碍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使用吉西他滨化疗并发生ADR的患者,探究其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旨在为临床规避不良反应发生并合理使用吉西他滨提供指导。
HTML
-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检索我院2008年9月至2018年9月使用吉西他滨进行化疗患者的病例共750份,并通过调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系统上报的吉西他滨相关ADR报告共312份。
-
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法,根据ID号检索相应的病例,利用EXCEL 2016软件详细记录病人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个人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肝基础疾病)、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值、化疗方案、原患癌种及ADR累及器官/系统等信息,并根据记录结果进行与ADR的相关性分析。
-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1. 研究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
对患者一般资料中与ADR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详见表1。
一般因素 例数 ADR ADR发生率
(%)χ2 P 发生 未发生 性别 男性 446 164 282 36.77 10.560 0.001 女性 304 148 156 48.68 年龄 18~49 226 90 136 39.82 6.183 0.045 50~69 469 207 262 44.14 70~90 55 15 40 27.27 BMI <18 63 25 38 39.68 0.86 18~25 550 232 318 42.18 0.291 >25 137 55 82 40.15 5 由表1可见,ADR发生率与患者的性别具有相关性(P=0.001),女性可能为ADR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ADR在三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提示50~69岁是吉西他滨相关的ADR发生的高危年龄段。吉西他滨相关的ADR发生率在不同的BM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5),提示BMI与ADR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
对患者个人史中与ADR发生相关的病史和行为因素进行分析,详见表2。
个人史 例数 ADR ADR发生率
(%)χ2 P 发生 未发生 高血压 是 113 50 63 44.25 0.384 0.536 否 637 262 375 41.13 糖尿病 是 76 34 42 44.74 0.343 0.558 否 674 278 396 41.25 吸烟史 是 207 84 123 40.58 0.123 0.726 否 543 228 315 41.99 饮酒史 是 124 50 74 40.32 0.100 0.752 否 626 262 364 41.85 肝脏基础疾病 是 76 72 4 94.74 98.288 0.000 否 674 240 434 35.61 由表2可知,吉西他滨相关的ADR发生率在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表明这4项因素与ADR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吉西他滨相关的ADR发生率在有无肝脏基础疾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有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ADR发生率高达94.74%。
-
对患者KPS评分值与ADR的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详见表3。由表3可见,吉西他滨相关的ADR发生率在不同的KPS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KPS评分为80分和70分的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分别为46.30%、53.42%,提示KPS越低,ADR发生率越高。
KPS值 例数 ADR ADR发生率
(%)χ2 P 发生 未发生 90 353 123 230 34.84 13.774 0.001 80 324 150 174 46.30 70 73 39 34 53.42 -
对患者不同化疗方案与ADR的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详见表4。由表4可见,吉西他滨相关的ADR发生率在不同化疗方案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312例ADR中,患者的给药方式均为静脉滴注,其中13例为单药用药,267例为二联用药,其余均为三联或四联用药,其中与铂类联用的次数最多,但ADR发生率相对较低,为40.58%,与紫杉醇类联用的ADR发生率较高,为61.54%。
化疗方案 例数 发生
ADRADR发生率
(%)χ2 P GEM 61 13 21.31 20.780 0.004 GEM+铂类 515 209 40.58 GEM+单抗 14 5 35.71 GEM+铂类+单抗 28 16 57.14 GEM+氟尿嘧啶类 87 45 51.72 GEM+氟尿嘧啶类+单抗 16 9 56.25 GEM+紫杉醇类 13 8 61.54 其他 16 7 43.75 -
对患者原发病情况与ADR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详见表5。
癌种 例数 发生ADR ADR发生率(%) χ2 P 肺癌 260 88 33.85 25.739 0.001 乳腺癌 99 51 51.52 胸腺癌 8 5 62.50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119 45 37.82 头颈部恶性肿瘤 115 42 36.52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29 17 58.62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25 11 44.00 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84 48 57.14 骨与软组织肉瘤 11 5 45.45 合计 750 312 41.60 由表5可见,吉西他滨的ADR发生率在不同的癌种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的ADR发生例数最多,但其ADR发生率最低。吉西他滨相关的ADR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包括食管癌、胆管癌、肝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等)中发生率也较低。乳腺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ADR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吉西他滨的适用癌种、特定癌种的特定发病性别有关。除此之外,吉西他滨相关的ADR在胸腺癌中的发生率最高,占比62.50%,提示胸腺癌是ADR发生的高危因素。
-
吉西他滨相关的ADR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其中以血液系统居多,共96例次,以骨髓抑制最明显。其次是消化系统的损害,出现最多的是严重的恶心呕吐、便秘,分别为16例次、15例次,详情见表6。
累及器官/系统 例次 构成比(%) 临床症状 消化系统 62 17.17 腹泻(10)、便秘(15)、口腔溃疡(1)、肝功能异常(10)、严重恶心呕吐(16)、口干(3)、嗳气(1)、打嗝(1)、反酸烧心(1)、口腔溃疡(1)、便血(3) 循环系统 8 2.22 低血压(1)、心律失常(1)、心悸(4)、心前区不适(2) 血液系统 96 26.59 骨髓抑制(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下降)(69)、贫血(25)、鼻腔出血(2) 泌尿系统 5 1.39 尿失禁(2)、无尿(2)、出血性膀胱炎(1) 呼吸系统 44 12.19 咳嗽咳痰(16)、胸闷胸痛(7)、气喘(4)、痰中带血(2)、流感样症状(2)、发热(11)、寒颤(1)、干渴、咽部不适(1) 神经系统 52 14.40 神经毒性(2)、头晕头痛(40)、耳鸣(1)、癫痫(2)、右颈部胀痛(1)、左侧额部阵发性闷痛(1)、腰背痛(3)、嗜睡(2) 皮肤及附件 47 13.02 面色潮红(10)、皮疹(13)、皮肤瘙痒(19)、红色斑丘疹(2)、手足脱皮(1)、皮肤发黑(2) 局部损害 8 2.22 颜面水肿(3)、四肢水肿(5) 全身性损害 39 10.80 全身肌肉酸痛(11)、极度疲乏(27)、全身多发出血点(1) 合计 361 100 注:括号中的数字为发生该不良反应症状的例次。
2.1. 与发生ADR相关的患者一般因素分析
2.2. 与发生ADR相关的患者个人史因素分析
2.3. ADR与KP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2.4. ADR与患者化疗方案的相关性分析
2.5. ADR与原患癌种的相关性分析
2.6.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分布
-
回顾性研究分析了患者的性别、年龄对GEM相关ADR的影响,探讨了ADR的临床表现与累及器官的特点[6]。本研究发现患者的肝脏基础疾病史、KPS评分、化疗方案、原患癌种对GEM相关的ADR均会产生影响,同时发现了2例新的不良反应(癫痫)。
-
312份ADR报告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该结果与王颖等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6],可能原因是女性的身体素质较男性差,对ADR更敏感。ADR的发生年龄大多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中,其中50~69岁患者共有207例次,占到312份ADR报告绝大多数。流行病学研究显示[7],恶性肿瘤发病率在0~39岁年龄段发病率较低,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快速升高,中老年是肿瘤高发的年龄阶段。同时,中老年患者大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用药种类较多,且自身的药物代谢速度下降,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这些都增加了ADR的发生率。故中老年人的用药应当更加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8],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等,用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必要时暂停用药。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肝基础疾病的患者ADR发生率较高,这主要是由于消除GEM[9]的机制是通过胞嘧啶核苷脱氨酶(CDA)脱氨形成无活性的代谢产物2’,2’-双氟脱氧胞嘧啶核苷,这种脱氨作用发生在肝脏、血液以及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内。有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会减弱GEM在体内的消除,使得药物蓄积,产生更大的毒副作用。在化疗方案执行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对肝功能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对于有肝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当减少GEM的剂量,并密切监测肝功能,可给予保肝药防止进一步的肝损害。对于已发生的药物性肝损害,应及时停止用药,加强支持治疗如卧床休息,并给予治疗药物如硫普罗宁、多烯磷脂酰胆碱、辅酶A等[10]。
KPS是患者的功能状态评分标准,用于评价患者化疗前的健康状况,健康状况越好,对于化疗药物的耐受性越好,临床上建议医师对每一个化疗的患者进行KPS评分。
-
312例ADR报告中,联合用药达299例,其中与紫杉醇类药物联用的ADR发生率最高,为61.54%,其次为与铂类和单抗类的三联用药,为57.14%。紫杉醇类药物是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其主要通过作用于细胞微管,抑制细胞的分裂和增殖[11]。紫杉醇类药物常见的ADR是骨髓抑制、胃肠道毒性、心脏毒性、超敏反应等,其与吉西他滨都具有明显的骨髓抑制[10],两者合用可能导致较严重的骨髓抑制。由于本研究中吉西他滨和紫杉醇类药物联合用药的病例数少,故两者联用是否会发生较高的ADR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联合用药在化疗过程中是增加ADR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吉西他滨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治疗时,应当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尤其是对于年龄在50~69岁之间、有肝脏基础疾病,既往发生过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应降低药物的剂量强度或预防性使用促髓细胞因子药[12]等措施。
-
吉西他滨相关的ADR累及的器官/系统,首要的为血液系统,最常见的表现为骨髓抑制,这与之前的报道相一致[6, 13]。骨髓抑制为其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随着剂量的增加和疗程的推进,其血液学毒性会加重,临床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的下降以及贫血[14]。临床应用吉西他滨化疗过程中有过多次重度骨髓抑制的报道[15-16],故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建议一周2次,一旦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应及时减低剂量甚至停药,同时注意预防和治疗感染,可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纠正白细胞、粒细胞的减少,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血小板生长因子等药物升高血小板,当男性患者血红蛋白小于110 g/L,女性患者小于100 g/L时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贫血状况[17]。
其次累及的为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便秘,但其极少产生剂量限制性毒性,通常使用止吐药物如托烷司琼、甲氧氯普胺等就能得到控制。GEM、紫杉醇类和氟尿嘧啶类药物是低度致吐类化疗药,奥沙利铂、卡铂是中度致吐类药物,顺铂是高度致吐类药物[18],联合用药会较单一用药更容易产生胃肠道不良反应,且312份ADR报告中绝大部分患者为联合用药。16例出现严重恶心呕吐的病例中,有7例与顺铂联用,5例与卡铂联用,2例与氟尿嘧啶联用,2例与紫杉醇联用,在给予止吐药物治疗后均有好转。临床上建议在使用吉西他滨化疗之前,尤其是与顺铂、卡铂、奥沙利铂这些具有中高度致吐性的化疗药合用时,应当预防性地给予止吐药物。便秘是肿瘤患者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症状较轻者可通过饮食护理缓解症状,严重者可给予乳果糖或开塞露治疗[19]。
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出现癫痫,这是既往研究中没有的[6, 13, 16],属于新发的不良反应,需要引起特别的关注。胡巧织[20]等人报道过一例紫杉醇引起癫痫大发作的病例,其致痫机制可能是由于降低惊厥阈值,导致局灶性或全面性癫痫发作[21],但GEM的致痫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中的两例患者均是GEM单药治疗的患者,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均否认有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史、癫痫病史,只有1例患者有癫痫家族史,在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后,症状均有所缓解。临床应用吉西他滨时,应当详细询问病史,如有癫痫病史、脑部疾病史、家族史等的患者,应当慎重,对于已发生的癫痫需及时做出处理,避免产生永久性的损害。
3.1. 患者因素与ADR的关系
3.2. 药物联用与ADR的关系
3.3. 药物累及器官/系统与ADR的关系
-
通过调取医院信息系统中使用GEM化疗患者的750例病例,并综合分析312份出现ADR的病例,发现GEM相关的ADR个体化差异大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50~69岁是不良反应的高发年龄段,同时女性的ADR发生率高于男性;有肝脏基础疾病、KPS评分低的患者应当减少给药剂量;联合用药的ADR显著高于单药治疗,尤其是与紫杉醇类药物联用;胸腺癌中发生GEM相关的ADR相对较高;研究中新出现2例癫痫,需要在以后的用药中加以关注。临床医生在化疗前应当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对其情况进行评估,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做到提前预防。作为临床药师,应当协同医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化疗期间密切监护不良反应,及时反馈不良反应情况,并提出合理的用药建议,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