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药学实践与服务》杂志目前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等费用,如收到邮件声称是编辑部X编辑,要求加作者微信的,请谨防财产损失!编辑部用于作者校对时绑定微信的邮件通过[email protected]发送,标题是《药学实践与服务》XML数字出版服务微信绑定,请区分开。

不同绕水平轴旋转刺激方式诱发的大鼠晕动病反应

阳盛洪 粟志远 王强 黄矛

阳盛洪, 粟志远, 王强, 黄矛. 不同绕水平轴旋转刺激方式诱发的大鼠晕动病反应[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07, (2): 78-79,87.
引用本文: 阳盛洪, 粟志远, 王强, 黄矛. 不同绕水平轴旋转刺激方式诱发的大鼠晕动病反应[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07, (2): 78-79,87.
YANG Sheng-hong, LI Zhi-yuan, WANG qiang, HUANG Mao. Study on the choice of stimulation to motion sickness in rats[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07, (2): 78-79,87.
Citation: YANG Sheng-hong, LI Zhi-yuan, WANG qiang, HUANG Mao. Study on the choice of stimulation to motion sickness in rats[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07, (2): 78-79,87.

不同绕水平轴旋转刺激方式诱发的大鼠晕动病反应

基金项目: 军队科研基金(01-L035)

Study on the choice of stimulation to motion sickness in rats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874
  • HTML全文浏览量:  512
  • PDF下载量:  32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6-12-25

不同绕水平轴旋转刺激方式诱发的大鼠晕动病反应

    基金项目:  军队科研基金(01-L035)

摘要: 目的: 比较4种刺激模式对大鼠晕动病的诱发效应。 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旋转方式1组、旋转方式2组、旋转方式3组、旋转方式4组和对照组。以旋转刺激前后各2d食高岭土总量的差值为评价指标。旋转方式1组和旋转方式2组分别采用交替加减速顺时针垂直旋转(18°/s2角加速度加速,最大速度达120°/s,再以48°/s2速度减速至0),刺激60 min和90 min;旋转方式3组采用交替加减速顺时针垂直旋转(48°/s2角加速度加速,最大速度达120°/s,再以48°/s2速度减速至0),刺激时间60 min;旋转方式4组采用匀速顺时针垂直旋转(120°/s),刺激时间60 min。 结果: 在4种刺激模式中,旋转方式1组、旋转方式2组和旋转方式3组大鼠2d高岭土摄取总量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旋转方式2组P<0.01,旋转方式1组和旋转方式3组P<0.05),其中,旋转方式2组大鼠2d高岭土摄取总量差值显著高于旋转方式1组和旋转方式3组(P<0.01)。 结论: 旋转方式1组、旋转方式2纽和旋转方式3组均能诱发大鼠晕动病的发生,其中旋转方式2组诱发效果较好。

English Abstract

阳盛洪, 粟志远, 王强, 黄矛. 不同绕水平轴旋转刺激方式诱发的大鼠晕动病反应[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07, (2): 78-79,87.
引用本文: 阳盛洪, 粟志远, 王强, 黄矛. 不同绕水平轴旋转刺激方式诱发的大鼠晕动病反应[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07, (2): 78-79,87.
YANG Sheng-hong, LI Zhi-yuan, WANG qiang, HUANG Mao. Study on the choice of stimulation to motion sickness in rats[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07, (2): 78-79,87.
Citation: YANG Sheng-hong, LI Zhi-yuan, WANG qiang, HUANG Mao. Study on the choice of stimulation to motion sickness in rats[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07, (2): 78-79,8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